关于视域
我们创造,从不迷路的城市
视域,是国内专业的导向系统规划设计团队、中国城市导向系统概念的发起者和行业发展的推动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城市导向系统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
视域于2004年成立于北京,成立之初即承担北京市科委的专项课题,于2004年完成了北京六里桥客运主枢纽《城市图形导向系统标准化研究及图形元素标准制定》课题。视域专注于探索城市空间和公共建筑导向系统。在众多的城市空间完成了系统研究与实践,包括北京、青岛、西安、长沙、西宁等。同时,依托完善的设计体系和标准化工作流程,服务于众多商业地产开发商,包括万达、银泰、新城控股、龙湖、华润、万科、绿地、凯德置地、红星、新世界、华发、祥源控股、正荣等品牌客户,累积超过120个购物中心项目案例。
作为专项研究团队和起草单位,视域承担北京市科委、北京市交委、北京市技监局关于城市导向科研课题及实践任务,在积极参于相关标准研究与制定的同时,把自身建设成为国家标准的实践平台和导向系统标准化的强力推行者,集纳市场的需求及反馈,推动国家标准的优化与修编。
视域是GB/T 15566.10-2009《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第10部分:街区》的起草单位之一;是GB/T 20501《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系列国家标准的修编单位之一;为GB/T 10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系列国家标准编制提供研究支持。
同时,视域承担完成了专项北京市地方标准以及万达集团、新城集团、龙湖地产等企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解构视域
设计+环境 领悟城市的感知
视域——通常是指一个人的视力范围,即所观察或认识的领域;
视域是一种与主体有关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视域不为事物所阻挡,它的最大范围也就是天地相交的地方,即地平线。
所以在德文中视域和地平线是同一个词——Horizont。
随着主体的运动,视域可以随意地延伸;对于主体来说,视域的边界是永远无法达到的。地平线是一个只能看到,而无法划定的场所。因此,视域的有限性与被感知的实在性有关,视域的无限性与未被感知的可能性有关。
我们界定的视域概念不仅是“看到的范围“,更是感知的场所、感受的环境与精神;进而通过想象、判断而实现的空间认知与内涵传承。
视域企业创立的初衷和发展理想,是为在日渐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在体量巨大的公共建筑内,以美学为基础,为人提供感知、判断的信息依据与行为标尺。
专家顾问
视域聚集自身专业领域和相关行业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专家顾问团队,为企业发展及项目品质提供基础保障,这些专家涵盖城市产业规划、建筑、艺术、标准化、商业运营以及城市交通等多范围。
专家顾问模式帮助视域在行业范围内保持持续的研发及跨界整合能力,在深度融合于项目运营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帮助业主建立最具形象特性和实用价值的环境信息与设施系统。
Lance Wyman先生是公共环境品牌形象与空间引导系统方面的专家。他为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设计的图形系统被称为“在环境标识发展上最为成功的设计之一”。他早期的著名作品还包括为墨西哥地铁、华盛顿广场、国家动物园、明尼苏达动物园创作的品牌形象和空间引导系统,其中为明尼苏达动物园所做的创作入选《时代》杂志1981年10项最佳设计之一。Lance Wyman先生最近为众多城市创作了品牌形象与空间引导系统,包括美国底特律、霍伯肯和阿尔伯克基市、美国铁路客运公司高速铁路之宾夕法尼亚站、纽约和韩国首尔LG艺术中心、圣乔治站、长岛渡轮码头和圣达菲市等等。
Lance Wyman曾获得过多项国内外设计大奖,包括美国平面艺术学院、环境图形设计协会、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和米兰三年展等颁发的奖项。其作品曾在《纽约时报》和多家杂志上发表,如《生活》、《时代》、《建筑论坛》、《前卫建筑》、Graphis、Communication Art、Print、ID、Design,Wallpaper、Eye和Creative Review等杂志。
Lance Wyman先生的作品还在多家博物馆及艺术馆展出过。他是环境图形设计协会的资深会员,于1990年在辛辛那提大学开设了首界“跨学科环境设计研讨会”,并自1973年以来在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执教。
Lance喜欢接受新项目带来的挑战与回报。挑战是带着好奇与敏感的心灵去探索未知,去看看里面有什么,又需要做什么,然后创作出独特有效的设计方案。而回报则是与不同文化、城市、机构和人合作的机会,去创作出清晰、简洁、与周围环境整合和谐、并支持未来规划的品牌与空间。
专业从事商业经营管理四十年、咨询策划服务十多年。在商业经营管理运作层面以及商业定位策划领域(含商业使用功能的建筑规划)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个人因此形成了极为敏锐的商业触觉。深谙市场需求,掌握的信息量大面广,可为企业准确的进行经营定位及商业建筑规划设计指导,让商业项目更具实操性,让投资者有更好的回报。
现供职于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克而瑞信息集团商业地产事业部,任副总经理;
独立承担商业经营公司、现代化商厦的经营工作,任中国商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豫园商城的首届董事;
上海市商业地产评委会特聘专家、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决战商场》栏目2009、2010、2011年“最佳观察员”;
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上海市注册咨询师、中国注册高级商务策划师、国际商务策划师;
豫园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豫园商城小商品公司创始人,使豫园商城悦宾商都扭亏为盈,被誉为“扭亏专家”;
上海鑫胜企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40年商业经营及管理、12年商业地产咨询策划经验,在全国主流专业媒体上发表过大量学术论文。
Mies先生致力于开发非语言交流系统,以符号集的形式应用于交通、服务、安全以及医疗方面。而Mies先生也因此在国际上被广为知晓。基于这样的专业才能他也一直忙于多个极具多样性的项目,包括纽约市大都会运输署(MTA)交通网络象形符号延展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公共交通安全与紧急符号,国际交通与酒店符号,一套新的SEGD官方国际医疗象形符号系统,以及最近为希腊雅典Stavros Niarchos文化基金会(SNFCC)发的一套独特的3D导向象形符号系统。
他同时还是成立于1979年的全方位服务设计机构Hora事务所的创意总监与负责人。他还在1992年创立了软件内容出版公司Ultimate Symbol, 并负责指导设计、开发,以及矢量图库的印刷版和电子版下载的市场工作。2010年Hora先生成立了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公司 HuggaMind,致力于开发为护理人员、婴儿、特殊需求者以及老年人使用的非语言交流产品。
Mies还编写了多个被广泛使用的工业标准设计参考,包括《设计元素》1-5,“自然标志”,以及最新版本的《官方标志与图标3》,目前正在筹划以英文与中文出版。
Mies在斯坦福大学完成了出版物设计方面的研究生学习,同时作为客座教授任教于纽约的帕切斯学院与帕森斯设计学院,以及北京的清华大学。
Niels Hoe 尼尔斯-荷艾 (小尼尔斯)在自行车绿色出行和城市规划领域有超过10年的经验,尤其是在如何把活力结合到高品质城市上有独到见解。曾经在著名设计公司阿特金斯(Atkins), 哥本哈根市政府,以及丹麦国家铁路局任职。研究为自行车选择和策划停放点,建立高品质城市自行车绿道,自行车骑行者服务站和自行车柜台,开发新型路口注意标识系统。
他还是丹麦自行车大使馆的成员以及QUEST认证审计师,丹麦和国际市场上举办过很多研习会并受邀演讲,在世界范围内的自行车交通及其移动性领域内拥有广泛的关系网络。
2012年创立HOE360公司至今,致力于自行车通行发展的研究上,开发多项自行车通行概念。
Niels Jensen 尼尔斯-闫森 (大尼尔斯)1972年完成了景观建筑师的学习。在之后的10年中知道1980年代,他活跃在丹麦自行车联盟中。
他和丹麦理工大学合作,创立了丹麦自行车新时代的基础文件(1980年左右的交通部道路指令)。他还曾在交通整合,自行车规划,以及休闲设施规划中服务。
在成为两个会议(Velocity89 和Car free city 1996) 的组织者之后, 他开始了在哥本哈根市政府的工作。他现在是城市发展, 技术和环境管理团队的高级规划师,并负责移动与城市空间,以及自行车项目。
在他任职哥本哈根市政府的早期(目前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20年),他撰写了哥本哈根市2002-2012年的自行车城市战略政策。同时他是1995年“自行车账户“组织的创立者之一。他参与实现和升级自行车优先计划的任务中,以及绿色自行车道路项目等等。
大尼尔斯还参与欧盟项目(如宙斯城市交通对比和瑞典南部自行车区域厄勒海峡项目)。2009年,大尼尔斯作为欧洲自行车手册专家团的成员审阅了爱尔兰道路标准草案。
2010年,他成为美国”城市自行车道路设计指导“专家团(由Alta规划与设计公司牵头)的一员。稍后他和一个丹麦专家团到访纽约,并为丹麦自行车大使馆撰写了一本书”自行车概念精选“。 在2012年,他特别负责了“规划市政设施“和”道路标识与地图,自行车道路规划者和ITS”的章节。
2013年,达尼尔斯作为另外一本书“世界范围内的自行车骑行人和骑行”的作者之一,撰写了”规划城市市政设施—哥本哈根,自行车骑行者的城市“章节。